厦门公司顾问律师
您当前位置: 首页 律师文集 罪罚轻重

罚金与行政罚款的区别在哪 未成年人犯罪需要缴纳罚金吗?

2020年12月21日  厦门公司顾问律师   http://www.xsajlslxg.com/

 宋,南京刑事律师,现执业于***律师事务所,执业以来,坚持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敬业勤勉、诚实信用” 的服务宗旨,精益求精地承办每一项具体法律事务、每一个案件。独到的诉辩思维、娴熟的诉讼技巧、精湛的辩论技能和自如的法庭发挥以及对待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广大当事人的高度赞许。

  

罚金与行政罚款的区别在哪

  在我们任何一个人触犯了我国法律的时候都会受到我国司法机关的惩罚,惩罚力度大的处以拘役甚至是死刑,处罚力度小的就是拘留处以罚金。很多人都分不清楚罚金以及行政处罚的区别。下面就让为大家带来罚金与行政罚款的区别在哪的相关内容。




  一、罚金与行政罚款的区别在哪


  罚金,是强制犯罪分子或者犯罪的单位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的金钱的刑罚方法。


  罚款,是强制违反行政部门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违法分子,在15日内或者当场缴付一定数额的金钱的行政处罚或者治安管理处罚方法。


  二者的区别在于:


  1.性质不同。罚金属于刑罚,而罚款属于行政处罚或者治安管理处罚。


  2.缴纳的时间不同。罚金的缴纳时间由判决指定,而罚款除当场缴纳外,一般应在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缴纳。


  3.数额不同,罚金的数额通常要高于罚款。


  4.决定机关不同。罚金由人民法院决定和执行,而罚款则由相应的行政主管机关决定。


  5.适用对象不同,罚金的适用对象是犯罪分子,罚款的适用对象是违反行政部门法律、法规、规章的人。但是,对于犯罪分子,刑事和行政是并行的,此时,罚款可以折抵罚金。


  二、罚金特征


  罚金具有以下特征:


  罚金与没收财产一样,都是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采取的强制性财产惩罚措施。


  按照我国刑法"罪责自负,反对株连"的原则,罚金同没收财产一样,也只能执行犯罪分子个人所有的财产,不能执行犯罪分子家属所有或者后有的财产。


  罚金的范围只能是强制犯罪分子缴纳个人所有的一定数额的金钱。如果没有钱款,可以对其拥有的合法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变卖、拍卖措施,用变卖、拍卖的钱款折抵罚金。


  罚金的缴纳是在法院的判决生效之后,涉及的是刑罚的执行问题。


  三、罚金原则


  刑法第52条规定:"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根据本条规定,罚金数额应当与犯罪情节相适应。也就是说,犯罪情节严重的,罚金数额应当多些;犯罪情节较轻的,罚金数额应当少些,这是罪刑均衡原则在罚金裁量上的具体体现。在裁量罚金数额时应否考虑犯罪人缴纳罚金的能力,刑法没有明确规定,但2002年1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如违法所得数额、造成损失的大小等,并结合考虑犯罪分子缴纳罚金的能力,依法判处罚金。"由此可见,在司法实践中,从有利于判决执行的角度出发,在罚金裁量的时候应当考虑犯罪分子缴纳罚金的能力。


  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罚金与行政罚款的区别在哪的全部内容。法律对我们都是平等的,不会因为某一个人的身份或者是财力而有所不同,违反了法律就是会遭到处罚。如果你还有更多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的相关律师。





未成年人犯罪需要缴纳罚金吗?

  据中国法院网相关数据统计,未成年人犯罪主要集中在盗窃和抢劫、聚众斗殴、寻衅滋事这四类案件,其中盗窃犯罪占比居首位。为了打击贪利性犯罪,我国刑法规定,针对此类犯罪,在判处刑罚时,需并处或单处罚金。那么未成年人犯罪需要缴纳罚金吗下面跟着来看看!




  一、未成年人适用罚金刑制度之现状


  1、罚金存在执行难、易空判等问题


  不可否认,罚金具有不剥夺人身自由,增加国库收入、打击犯罪等优点,世界各个国家的刑法条款中都有相关规定。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罚金往往出现执行难、空判的现象。


  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被判处罚金刑的未成年人或代缴家庭无缴纳能力;正处于十六周岁到十八周对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大部分正处于上学阶段,鲜少偶出来自食其力的,即便已出来参加工作的,财富积累也匮乏,因此,自身没有支付罚金的能力。在实践中,笔者发现,犯盗窃罪的未成年人多数家庭条件不富裕,这也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一方面原因,因而,父母为其代缴罚金的能力亦有限。


  第二、缺乏强制执行罚金的主体。关于罚金执行的主体,虽然《刑法》做出了规定;期满不缴纳的,强制缴纳。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应当随时追缴;。但却忽略明确执行的主体。因此,学术界及实务界对此颇有争议,有认为执行的主体应当是法院执行局的,也有认为是刑庭的,还有认为应当是司法警察的,故导致各地法院作法不一,执行效果也不一。


  2、罚金所起的效果不甚明显


  罚金虽有很多优点,却也容易间接致使未成年人树立错误的价值观念。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的规定:对未成年罪犯判处罚金刑时,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判处,并根据犯罪情节,综合考虑其缴纳罚金的能力,确定罚金数额。对被判处罚金刑的未成年罪犯,其监护人或者其他人自愿代为垫付罚金的,人民法院应当允许。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中规定,未满十八周岁犯罪情节较轻,适用单处罚金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依法单处罚金。由于未成年人普遍没有缴纳罚金的能力,罚金大多由家人代缴。而家长没有义务去代缴罚金,因此,当部分未成年人的家人代缴罚金后,其得到从轻或减轻处罚,容易树立树立一种错误的刑罚观念;钱能解决的事就不是事;。


  另一部分未成年人因没有缴纳罚金的能力而得到重判,可能会严重伤害未成年人的自尊心。据统计,未成年人在刑满释放后再犯罪的比例相当大,有的间隔时间不长,有的上午放出去下午又再进去。事实上,对未成年人这类特殊的群体在犯罪后应当采取教育的方式,通过转变观念,改造思想,达到预防、震慑其再次犯罪的目的。


  二、未成年人适用罚金刑制度之反思


  1、未成年人适用罚金违背了刑罚的目的


  在古代,刑指肉刑、死刑;罚指以金钱赎罪。后演变为依照法律对违法者实行的强制处分,即对犯人的惩罚。可见,刑罚是对犯罪分子某种利益的剥夺。


  通过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或财产利益,惩罚犯罪、预防犯罪,改造犯罪分子,保证国家和人民财产利益不受侵犯的目的。因此,刑罚只有通过作用于犯罪分子,使犯罪分子感受到痛苦与压力,才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于未成年人这类特殊群体,因为没有履行支付罚金的能力,罚金通常被迫由未成年人家长代缴,故刑罚没有真正惩罚有罪之人,违背了刑罚的目的。未成年人因此有可能逃避刑罚,不能明白自己所犯的罪及其后果,不能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


  2、未成年人适用罚金刑违背了罪责自负原则


  罪责自负原则是指谁犯了罪,就应当由谁承当刑事;刑罚只及于犯罪者本人,而不能连累无辜。虽然罪责自负原则不是刑法的法定原则,但随着刑罚的发展,已成为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罪责自负原则要求犯罪的主体只能是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人,对于没有实施犯罪行为的人不能对其定罪;刑罚的对象只能是犯罪者本人,对于仅与犯罪者有亲属、朋友、邻里等关系而没有参与犯罪的人,不能追究其刑事。


  虽然对未成年人判处罚金刑,并没有直接判处未成年人家属承担支付罚金的义务,但是囿于未成年人群体的特殊性,法律已以间接规定的形式默认了未成年人家属这一群体支付罚金的事实。有学者认为,未成年人家属因为管教不严,才导致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基于刑罚的恶害属性决定了家属应当承担刑事,故即便由家属缴纳罚金,也不为过。笔者认为这种想法与古代的;株连;无异,不敢苟同。刑罚的专属性决定了刑罚只能处罚犯罪者本人,不能由犯罪分子意外的人多替代。